• <bdo id="y2www"><optgroup id="y2www"></optgroup></bdo>
  • 婁底非遺民俗慶新春

    2023-02-06 08:57:36 [責編:陳方]
    字體:【


   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龔雅麗 鄒娜妮 通訊員 李曉容

    非遺鬧新春,幸福婁底味!

    2月初,在婁底市元宵喜樂會上,非遺表演輪番上場,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場民俗文化盛宴。

    春節期間,婁底將非遺文化融入民俗表演,各地通過舞春牛、剪紙、儺獅舞、稈龍燈等非遺項目,烘托春節氛圍。

    富田橋“神火雙龍”迎新春

    “龍來了!”2月3日,漣源市荷塘鎮富田橋村鑼鼓喧天,上、下兩街的村民提著花燈分別引導著“神”“火”雙龍出場,舞龍的漢子頭扎紅巾、身著黃袍,在村民的簇擁下一邊前行一邊盤、滾、游、翻、跳,兩條稈龍上下翻騰,最終匯合一處。

    富田橋村分上、下街,上街舞“神龍”,長11節;下街舞“火龍”,長13節。稈龍用稻草扎成龍頭、龍身、龍尾,最后按節插入木柄,形成龍的節骨,當地將稈龍稱為“神火雙龍”。

    300多年來,富田橋村民就是通過稈龍燈會祈求除瘟驅災、五谷豐登、國泰民安。每年正月初編織稈龍,正月十三至十五競燈比龍。

    舞春牛祈愿風調雨順

    “開鑼!”2月1日,冷水江城區的濱江公園熱鬧非凡,人群之中,一支隊伍引人注目。隊員們手執花燈彩旗、裝扮土地公婆,領著兩頭憨態可掬的春牛,為人們送福。

    舞春牛,是冷水江市沙塘灣區域的民俗,也是當地春節習俗中的一項重要內容。

    “春?!庇弥衿幙椂?,牛頭、牛角糊上綿紙,畫上牛眼,牛身披上一個大寫的“春”字。伴隨著山歌鼓樂,兩名小伙鉆進布底,一人前撐牛頭,一人彎腰拱背舞牛尾,并以斜跨步跳躍前行,表演“舞動春潮”“勤牛奮蹄”“怒移泰山”“犀牛望月”等套路,并展示播種、插秧、踩田、收割場景。

    表演完畢,30余名表演者依次排列,有的身著蚌仙服、漁翁服,有的裝扮成土地公婆,舉著龍旗、鯉魚燈、八仙燈等,開始游鄉祈福送“春?!?,挨家挨戶賀新禧,預示新的一年風調雨順、豐衣足食、六畜興旺。

    儺面獅子舞演繹108個故事

    1月29日,在漣源市楓坪鎮楓坪社區,村民圍成一圈。圈內身披黃色獅被的儺面獅子變身“美女”,四周站著判官、土地公、孫悟空和豬八戒,“美女”在判官引導下“梳洗打扮”,孫悟空和豬八戒使出渾身解數“搗亂”,引得村民笑聲不斷。

    這是婁底非遺項目“楓坪儺獅舞”劇目《美女梳頭》。楓坪儺獅舞以楓坪鎮為中心,向周邊擴展,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。其最大特點就是以眾多細小而有趣的生活故事,用啞劇式的肢體表演,演繹古老山民永不言棄的生存理念。以傳統儺獅為基礎,結合勞動生活場景、地方民俗、神話典故以及傳統梅山武術,編排成《拜四門》《太白飲酒》《李三娘推磨》等108個既前后銜接、又獨立成章的獅舞。

    正月初五,恭請獅王下山,入戶送福。正月十五日圓燈,也叫“送獅上山”,寓意把邪祟全部送走。



    鸥美性爱
  • <bdo id="y2www"><optgroup id="y2www"></optgroup></bdo>